?開利壓縮機作為制冷空調系統的核心部件,常見故障多與機械磨損、電氣故障、制冷循環異常相關,不同型號(如螺桿式、離心式、渦旋式)的故障表現略有差異,但核心問題具有共性,以下是
維修開利壓縮機的常見故障及成因:
?

一、機械系統故障
1. 壓縮機異響(運轉時出現異常噪音)
常見原因:
軸承磨損或損壞:長期運行導致主軸軸承、連桿軸承間隙過大,運轉時產生 “金屬摩擦聲” 或 “敲擊聲”;
葉輪 / 轉子不平衡:螺桿式壓縮機的陰陽轉子嚙合間隙異常(如磨損、異物卡入),或離心式壓縮機葉輪積垢、變形,導致運轉時振動加劇,產生 “嘯叫聲”;
液擊現象:制冷系統中液態制冷劑進入壓縮機(如膨脹閥故障導致供液過多、蒸發器結霜堵塞),液態物質不可壓縮,沖擊氣缸或轉子,產生 “悶響” 或 “撞擊聲”,嚴重時會損壞閥片、活塞;
地腳螺栓松動:壓縮機安裝不牢固,運轉時與底座共振產生噪音。
2. 壓縮機卡死(無法啟動或運轉中突然停機)
常見原因:
潤滑不良:油泵故障(如堵塞、磨損)導致潤滑油供應不足,或油質劣化(含雜質、乳化),使摩擦部件(軸承、轉子)干摩擦,最終卡死;
異物進入:系統管路焊接時的氧化皮、焊渣未清理,隨制冷劑進入壓縮機,卡滯轉子或活塞;
高溫燒結:壓縮機過載運行(如冷凝壓力過高、電壓異常),導致電機繞組過熱,進而使機械部件因高溫變形、粘連;
軸封泄漏:制冷劑泄漏同時導致潤滑油流失,加劇摩擦和卡滯。
3. 排氣量不足(制冷 / 制熱效果下降)
常見原因:
氣閥故障:吸氣閥、排氣閥片磨損、變形或斷裂,導致閥門關閉不嚴,氣體泄漏(如螺桿機的滑閥密封不良、渦旋機的渦旋盤間隙過大);
間隙增大:長期磨損使轉子與殼體、活塞與氣缸的配合間隙超過標準值,導致內部泄漏;
吸氣壓力過低:蒸發器結霜、濾網堵塞等導致吸氣量不足,壓縮機 “空轉”。
二、電氣系統故障
1. 壓縮機無法啟動(電機不運轉)
常見原因:
電源問題:電壓過低(低于額定值 10%)、缺相(三相電源某一相斷路)、接線松動或接觸不良;
電機故障:繞組燒毀(過載、短路、接地)、啟動電容 / 接觸器損壞(單相壓縮機常見);
保護裝置動作:熱繼電器、過載保護器因電機過熱、電流過大觸發保護(需排查過載原因后復位);
控制電路故障:PLC、溫控器或壓力開關故障,未發出啟動信號。
2. 電機過熱(運行中溫度超過額定值)
常見原因:
散熱不良:冷卻風扇故障、散熱片積塵過多(風冷機型),或冷卻水流量不足、水溫過高(水冷機型);
電源異常:電壓過高 / 過低、三相不平衡(偏差超過 5%),導致電機銅損、鐵損增加;
負載過重:冷凝壓力過高(如冷凝器臟堵、環境溫度過高)、蒸發壓力過低,使壓縮機排氣溫度升高,電機負荷增大;
繞組絕緣老化:長期高溫運行導致絕緣層損壞,散熱能力下降。
三、制冷循環相關故障
1. 制冷劑泄漏
常見原因:
焊接點、法蘭接口密封不良(安裝時未緊固或密封圈老化);
軸封磨損:壓縮機軸封長期運轉后密封失效,制冷劑隨潤滑油泄漏(表現為軸封處有油污);
殼體腐蝕:長期接觸腐蝕性環境(如海邊、化工場所),壓縮機殼體銹穿。
表現:制冷量下降、吸氣壓力低、壓縮機運行聲音變輕,嚴重時油位下降、電機過熱。
2. 油位異常(油位過低或過高)
油位過低:
制冷劑泄漏帶走潤滑油(如系統泄漏點未及時修復);
回油不暢:蒸發器管路設計不合理(如水平管坡度過?。V網堵塞,導致潤滑油無法隨制冷劑返回壓縮機;
油位過高:
充注制冷劑過多,或壓縮機回液(液態制冷劑進入曲軸箱,使油位虛假升高),導致潤滑油泡沫化,影響潤滑效果。
四、控制系統故障
常見原因:
傳感器失靈:溫度傳感器、壓力傳感器(如高壓、低壓保護開關)故障,誤報信號導致壓縮機頻繁啟停或停機;
電磁閥故障:能量調節電磁閥、卸載電磁閥卡滯,導致壓縮機無法正常加載 / 卸載(如螺桿機滑閥不動作);
程序錯誤:PLC 控制程序紊亂或參數設置錯誤,導致壓縮機運行邏輯異常(如頻繁啟停、加載失控)。